秦 (前221年~前207年=14年)

2018/08/08历史#历史#秦朝#传统文化#战争

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原,建立秦朝,定都 咸阳。秦王政自诩“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号 “始皇帝”。秦以后,天下共主皆称“皇帝”。

中国传统上,通常将某政权执政时期的“皇帝之国”称为 “朝代”,将封国(即诸侯)、藩国、地方分裂政权称为“国”,其君主称“王”或“侯”。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或“自”认为承袭了“中国皇帝”正统称号的政权,如唐、宋、辽、金、元、明、清等,会在国号前冠以“大”字,称“大唐”、“大宋”、“大辽”、“大金”、“大元”、“大明”、“大清”等,其中元清二朝略有不同,元朝取自“大哉乾元”,清朝取自满语的谐音。藩属国不能妄自加“大”,更不能妄自称“朝”,否则会被视为僭越,招致皇帝的讨伐,后世则更不会随便加“大”字称之。

为巩固疆域辽阔而文化各异的帝国政权,秦朝在 李斯 的主持下继续推行改革,建立以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度,该体制也被后世中国各朝代所采用;政治思想以法家为尊,具备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也出现许多极端残酷的刑责,并发生过 “焚书坑儒” 浩劫,使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毁灭一空,以致后来 司马迁 在编纂史记时难以找到依据。

秦时,东周时期分裂出来的 中原文化(今河南一带)、燕赵文化(今河北一带)、齐鲁文化(今山东一带)、荆楚文化(今湖北一带)、巴蜀文化(今四川一带)、吴越文化(今江浙一带)、晋文化(今山西一带)、秦文化(今陕西一带)逐渐融合,为“中国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使“中国”由抽象的地理名词演化为具体的大一统帝国。

秦朝表面上十分强盛,但由于始皇过度集权,对六国故地施行苛刻统治,甚至达到暴虐的程度,天下百姓不堪重负。为表彰功德,同时树立威信,始皇大兴土木,四处封禅,五次出巡。前210年,始皇携幼子 胡亥 同巡,中途驾崩。宦官 赵高 联合李斯发动 沙丘之变,密不发丧,假造诏令赐死长子 扶苏,改立幼子胡亥继位。胡亥无能,赵高专政,将胡亥架空为傀儡,政治黑暗,指鹿为马,以言入罪,民变迭起。

前209年,陈胜、吴广 率先在 大泽乡 起义,不久原楚国 项梁、项羽吴县 举事,刘邦 从沛县发兵,六国纷纷复国。项梁自封 会稽郡(今江苏苏州)守,任项羽为副将,率领八千子弟北渡长江,得到反秦军队归附,兵力增至六、七万人,并消灭了自立为楚王的 景驹 势力,吸收了刘邦军。为争取民心,项梁立 楚怀王 之孙 熊心 为楚怀王(史称 “楚后怀王”),另立韩王、魏王、齐王。

前208年,秦将 王离、章邯 率军于 定陶(今山东定陶)击溃楚军,项梁阵亡。章邯认为楚军不足忧,继续北上攻打赵国,大败赵军于邯郸,困赵王于 钜鹿(今河北平乡)。楚怀王命 宋义 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命刘邦向西进攻关中,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就在齐将 田都、燕将 臧荼 皆往救赵时,宋义率领楚军行至 安阳(今山东曹县)按兵不动,项羽报仇心切,催促宋义发兵未果,杀宋义夺取军权。

前207年七月,秦始皇死后仅三年,项羽率楚军发动 钜鹿之战,全歼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九月,刘邦大破蓝田秦军最后一支主力,十月兵临咸阳,秦王 子婴 白马素车,向刘邦投降,秦亡。

按照楚怀王“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欲以秦王子婴为相,称王关中,引发军中大佬项羽不服。十一月,项羽进兵咸阳,设摆鸿门宴,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