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25年~220年=195年)

2019/06/04历史#历史#汉朝#战争#三国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由于中间存在短暂的新朝,故与西汉合称“两汉”,有时也统称“汉朝”。东汉是当时的世界强国,前六十多年的 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 亦是中国史上的盛世,后一百多年因帝王普遍寿命不长、且不少是年幼即位,外戚宦官轮流干政而走向衰落。

东汉在沿用许多西汉政策方针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状况,经济、文化、科技水平都远超西汉,涌现了 蔡伦、张衡、张仲景、华佗 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卓越人才。

光武中兴

东汉建立之初,旧都长安被战乱损毁严重,故定都于雒阳。为加强皇权、防范功臣外戚,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事,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力;同时积极振兴农业,安定民生,发展经济,史称 “光武中兴”

明章之治

57年,光武帝死后,汉明帝刘庄 即位,命 窦固、耿忠 征伐北匈奴。汉军进抵天山,击 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 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 伊吾卢 地(今新疆哈密)。其后,窦固遣 班超 出使西域,复置西域都护,恢复了与西域的联系;此外,明帝首次将佛教引入中国,于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 白马寺

75年,汉章帝刘炟 即位。明章二帝在位期间,政宽刑疏,吏治清明,民安其业,户口滋殖,为东汉的黄金时代,史称 “明章之治”。章帝虽为政贤明,却过于放纵外戚,埋下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隐患。

永元之隆

88年,10岁的 汉和帝刘肇 登基,养母 窦太后 临朝称制,窦氏戚族开始掌权。92年,和帝联合宦官消灭窦氏,夺权亲政,其在位期间体恤民疾、清理冤狱、招贤纳士,从不荒怠政事,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 “永元之隆”(年号永元)。105年,和帝英年早逝,年仅27岁,刚出生百日的儿子 刘隆 继位,是为 汉殇帝

戚宦之争

殇帝年幼,由 邓太后 的兄长 邓骘 为代表的邓氏戚族掌权。八个月后,殇帝夭折,邓氏拥立其堂兄 刘祜 即位,为 汉安帝,视为傀儡。邓太后死后,安帝亲政,消灭了邓氏。安帝32岁驾崩,刘懿 在阎氏戚族的支持下登基,即位仅二百余日便因病去世(汉朝官方没有把他列为汉朝皇帝之一)。不久阎氏被宦官消灭,拥立 汉顺帝刘保 ,顺帝继续放任外戚,致使政权又被梁氏戚族把持20多年,权臣 梁冀 的专权更是达到巅峰,汉冲帝、汉质帝 相继被牢牢控制,质帝仅因一句怨言便被他毒死。

159年,汉桓帝刘志 即位,联合宦官 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 等人诛杀梁冀,将梁氏灭门,宦官开始成为东汉政权的主导力量。然而宦官的腐败比外戚更甚,引起士大夫不满,士大夫联合外戚一同对抗宦官,双方斗争激烈,最终导致了两次 “党锢之祸”(以“党人”罪名禁锢和诛杀士人),正直的士大夫全被排斥出权力中心。汉灵帝刘宏 即位后,昏庸无道,沉迷女色,且比桓帝更加信用宦官,他曾指着两个宦官说:“张让 是我父,赵忠 是我母。”而张让、赵忠便是恶名昭著的宦官集团 “十常侍” 的首领。灵帝几乎把朝政全盘交给了“十常侍”,使政局更为恶化。

黄巾起义

184年,由 张角、张宝、张梁 等人领导的 黄巾民变(也称 “黄巾起义”)爆发,声势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刺史部所辖郡县,几乎席卷三分之二的国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以宗教形式(太平道)组织的暴动之一,信众多达三四十万,对东汉政权造成巨大冲击。

汉灵帝拜外戚 何进 为大将军,把守关口,设置驻防,解除党锢,经北中郎将 卢植、东中郎将 董卓、左中郎将 皇甫嵩、右中郎将 朱儁、骑都尉 曹操、佐军司马 孙坚、义兵 刘备、关羽、张飞 等人的部署反击,于185年底平息黄巾之乱。此后,各地方长官拥兵自重,逐渐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名存实亡

189年,灵帝去世,汉少帝刘辩 即位,何进掌控朝政欲铲除宦官势力,遭 何太后 反对。士大夫领袖 袁绍 建议,召西北军 董卓 进京胁迫何太后,不料事情败露,宦官先下手为强将何进伏杀于长乐宫。袁绍闻讯,随即带兵入宫屠杀宦官。张让挟持少帝逃走后被追兵赶到,自杀身亡。

董卓引兵至雒阳,废少帝(后被杀),立 汉献帝刘协,杀何太后,一举消灭了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与宦官,把持朝政。董卓的逆行倒施引起了地方诸侯势力的不满,他们共同推举袁绍为代表,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董卓挟持汉献帝焚烧雒阳、迁都长安。至此,朝廷威望荡然无存。

192年,司徒 王允 联合董卓的部将 吕布 倒戈,合谋杀死了董卓。董卓幕府的部将 李傕、郭汜 卷土重来,处死王允。195年,李傕、郭汜内斗,献帝与群臣逃出长安,回到废墟雒阳。196年,曹操挟献帝到许都(今河南许昌),掌握朝廷权力。220年初,曹操病逝洛阳;10月,汉献帝禅让,曹丕 篡位,改国号为“魏”,东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