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带给我们什么

2009/10/12杂谈#影视#犯罪#法律#制度

从第二季到第四季近60集的美剧《越狱》,消磨了史上最长的假期,以致于我每天不在看“越狱”,就在准备去看“越狱”的路上,因此对该剧和该剧所涉及的细节感慨良多。

不可否认,该剧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也不乏许多可吐槽之处,例如过分冗繁拖沓的镜头剪辑,越狱情节的过分胡扯,犯人管制的过分松懈,结局过于仓促等等。在生存逻辑方面,《越狱》给了我全新的视角,通常我们看一部影视作品,会先假设剧中人都不该死,当他们要死的时候,来分析这个死因是否合情合理。《越狱》则不然,在那个无比险恶的国度,我会先假设他们原本都该死,如果不死就得给一个不死的理由。然而剧中对人物的生死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合理的规则,这让我在看的时候总是不停地问自己:“诶?他怎么不杀他?”我自然也清楚他们的生存通常依赖于复杂的制约关系,即各自掌握的“筹码”,但“筹码”不会一直存在,某些时候如果“筹码”不在了,人物却还活着就多少有些牵强。

但以上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该剧中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所折射的社会现象。

在我们国家,通常很容易辨认出人物的职位高低,但在《越狱》或其他美剧中不行。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之间不以职务相称,也不会佯装恭敬;另一方面也因为无论职位高低都敢于表达个人观点,并为维护自己的观点不惜代价,这在执行层尤为突出,在决策层也屡见不鲜;还有一方面是源于良好的权力监督机制,一个人可以受命于临时负责人,同时又可以直接对更高层负责,在负责人决策失败时,下属还可以剥夺上级的权力。

最大的感触莫过于看完后几乎迷失了价值观方向,换句话说,快要分不清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分不清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了。Alex和Kallerman杀人无数,其中不乏无辜者,但他们是联邦特工,是国家公职人员,按照中国传统观念,他们的行为尽职效忠是无上光荣的,这就越发令人迷茫了,他们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世间善恶究竟以何为标准?就我个人而言,长期以来奉孟子的伟大思想为圭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国也好为君也罢,前提是不损害人民的利益,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认为,应该把热爱人民放在第一,热爱祖国次之,至于最后一个,爱不爱无所谓。Bagwell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Bellick是专横跋扈的懦夫,但在面对亲人、尤其是母亲时的那份真情,又让我为他们感到难过。尽管最终Bagwell为他所残害的无辜人们付出了代价,但却是内心最为复杂、善恶最为飘忽的人物,甚至险些在“圣经推销员”面前步入正途,当真是“善恶一念间”。Bellick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他英勇而无私地走了,一切关于善与恶的话题对他来说都失去了意义,谁能想到这位堪称暴虐的狱警,在妈妈眼里只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可怜的孩子。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永远的坏人,所谓是非对错,不过是在个人、朋友、亲人、职业、组织、国家、对手之间简单却艰难的选择而已,身处畸形的社会,时时处处事事都在考验人心,更在折磨人性。

此外,剧中涉及的其他方面也令人颇有感触。第一,美国大街上的警察很多也很尽职,证明纳税人的钱没白花。在我国,出门转一天也未必能见到一个警察。第二,美国人民的胆子都很大,普遍不惧怕警察,不惧怕特工,不惧怕政府,不惧怕恶势力,除非他们掏出枪来。第三,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令人神往,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平头百姓甚至通缉犯都可以接受良好的医疗救助,并且无需为费用担忧。第四,在美国的土地上,非但不用为住房发愁,而且通常能住上不错的房子。第五,在美国偷车是件很容易的事。最简单的办法是到大街上挨个拉车门,总会遇到不锁门的;野蛮点的话抬起肘部砸开玻璃,从方向盘下扯出一搓电线,找出两根一呲呲就好了;文明点的是搞个钩子把车门锁头弄开再呲呲。第六,美国社会的平等体现在任何人都有可能坐牢,而且还有可能坐同一座牢,无论你是地痞流氓,还是联邦特工,抑或国家政要。